到目前为止,不少观点认为,《捕风追影》是近年来成龙动作电影的新高峰;也有影迷指出园十州,这部影片可以同与成龙之前的高口碑作品《新宿事件》《新警察故事》《十二生肖》《成龙历险记》(动画剧集)相提并论。
作为一部动作片,《捕风追影》在类型元素的开掘和使用方面所下的苦工、重工和细工,满足了观众在电影暑期档观看一部“高能爽片”的要求。
而影片超出预期的部分,则在于它恰如其分地调和了成龙的“打开方式”和影片本身的艺术表达,将早已成为固定文化符号的成龙银幕形象,创新性地缝合进当下的审美与语境,生发出可供品读的新内涵。
影片借由警匪正邪对立的故事外壳,探讨时代变迁和技术发展下的代际鸿沟问题,通往“人应该如何面对历史、当下和未来”的深邃境地。
作为《捕风追影》的灵魂人物,在台前幕后,71岁的成龙回应了自己“尚能饭否”的问题,让影片渗透着一种别样的自知与自洽,可谓拳风犹劲,心境弥远。
代际的冲突与弥合
《捕风追影》中的正邪对立提供了展开剧情的框架,剧情中重建构了几组对立——旧与新、人与机、父辈与子辈。
影片的台词说,“时代不同,玩法不同了”,具体来看,“时代”提供了让人的心境与抉择产生变化的情境,“玩法”则涵盖了打斗、技斗、智斗、械斗等富有观赏性的表达呈现方式。
影片以警匪追击战开场,揭开技术布控下的社会死角。天眼探头、AI侦查分析系统、黑客入侵、数字资产盗窃、手机数据拷贝、热成像监视、AI仿声等科技元素层出不穷,警匪争斗的全新挑战扣人心弦。
技术的飞速迭代,一时间将传统侦查手法反衬得如同“化石”般落伍。然而,当技术壁垒造成的信息迷阵令警方捉襟见肘时,经过千锤百炼的传统侦查手段往往能够直击事物本质。
成龙饰演的黄德忠是一名已退休的侦查专家,因“老派猎手”的资历临危受命,重组跟踪队,用肉眼观察和现场排摸等“笨方法”,训练年轻警员对现场和人的敏锐度。
郎月婷饰演的王警官是黄德忠的徒弟,这个人物同样微妙地折射了新旧立场。她拒绝让AI分析指令越俎代庖,笃信自己的知识和经验,并能正确地见招拆招。
以何秋果(张子枫饰)为代表的新一代跟踪队队员,受到黄德忠的直接培养,继承了他的衣钵并将之发扬光大。
可以看到园十州,在这部影片中,成龙以退居二线的身份登场,以导师的身份贯彻;打戏有亮点但节制,篇幅和其他演员基本均衡,其对全片“生态系统”的准确卡位,以及谦退的分寸感,透露出一种自知和坦然。
与老派警察黄德忠形成对照的,是老派匪徒“影子”(梁家辉饰)。二者在能力上势均力敌,且在事业上和亲情上均形成了彼此映衬的镜像关系。
“影子”以幕后操控者的身份登场,他依靠养子熙蒙(此沙饰)的黑客技术牵制警方,也培训了一组徒弟/养子作为犯罪工具。但关键时刻,他总是维持着传统做派,选择亲自动手,用自己最擅长的白刃格斗来击杀敌人。
在亲子关系议题上,黄德忠与何秋果的关系,“影子”与养子们的关系,被编织成对比反衬的结构。
黄德忠曾因失误导致何秋果父亲殉职,一直对她充满亏欠、暗中庇护。何秋果自身面临着职场上的隐形歧视,有志难伸,并且不能理解黄德忠培养自己的方式,对他怀有复杂的抵触心理。
“影子”和养子们形成了“头狼-小狼群”式的动态制衡关系,养子们锋芒毕露,暗藏反骨的熙蒙更是难掩桀骜地告诉养父,“我说了你也听不懂”。
可以看到,作为父辈的黄德忠和“影子”,都在面临与子辈离心的信任危机,但正直宽厚和残暴自私、倾力托举和猜忌利用,最终还是将人物关系引向大相径庭的结局。
何秋果了解真相后与黄德忠和解,在情感和才能上都被对方成全。熙蒙复刻了“影子”的狠辣,想要以彼之道来“黑吃黑”,最终被对方无情手刃。
正如在影片结尾,警方将AI分析与传统技能相结合对罪犯发起总攻的情节那样,《捕风追影》传达出来的理念,指向一种兼容、共赢,而非对抗、取代。
解决问题时,不同的技法流派,可以分工明确、取长补短。观念碰撞时,同样能够彼此理解、宽容以待。
黄德忠曾向何秋果讲述她父亲的殉职,源于自己面对“天性”和“天职”之间的一念之差,并造成了终身遗憾。而经历过生死后的何秋果,也体谅并尊敬黄德忠出于天性的选择,她更新了自己的是非观念,迈向更通透的境界。
成龙动作美学和港味市井美学
作为一名在国际影坛多次斩获终身成就奖的传奇功夫巨星,成龙的动作设计及表演拥有其独树一帜的美学标识。
他在影片中的武打设计偏向于性格化、场景化、奇观化,打斗招数除了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之外,还融合了杂耍、京剧武生、默片表演等元素,观赏性较强。
惊险、真实的动作特技也是成龙电影的固定部位,而急智、幽默、不血腥凶残的艺术风格,则令他的电影受众面广,为不同的观众喜闻乐见。
由成家班操刀《捕风追影》的动作设计,奠定了全片扎实而观赏性强的动作风格,影片既有对成龙动作美学的沿袭和复现,也有因时制宜的艺术新质。
当黄德忠独坐屋顶边沿,以一杯酒祭奠老友、吐露心迹时,镜头徐徐拉远,澳门特区西望洋山的优美风光引入眼帘。这一表现登高遣怀的实拍镜头,令人联想到《我是谁》《功夫梦》中类似的抒情一刻。
洗衣房对战的段落,成龙充分开掘空间及道具的潜能,展现标志性的“家具城战神”打斗路数,满是巧思和创意。
与梁家辉最终决战的打斗表演,在逼仄空间的空间中迸发出同演员年龄相适配的尊严感和信念感,真实的冲击力,让观众体会到人物以及他们身后伫立的时代。
成家班第七代成员苏杭担任影片的动作导演,他介绍过给每个主要角色设计的性格化武打动作。
成龙的角色是老派警察,经验丰富、招式娴熟有效,能够活用周围的一切条件。
没有武术功底的张子枫,从零开始学习枪械技术和军斗数,她的动作样式也更倾向于灵活、韧劲和技巧性。
饰演老派匪徒的梁家辉,以一把短刃直取要害,也有不少突袭和偷袭的动作,表现人物的狡诈善战。
饰演养子的几位年轻演员,为了团队内部的区分度,其动作展示也各有侧重。此沙有枪术、刀法、近身格斗表演,文俊辉以拳击动作见长,林秋楠以腿法动作见长,王振威是偏力量感的综合格斗模式,李哲坤是偏轻盈感的传统武术技巧。
这几位具备多年武术功底的年轻演员,其动作表演构成了影片最具观赏性和传播度的段落。
市井美学是香港电影美学的一个重要立面,在刻画人物时,注重发掘其凡俗、务实一面,风格晓畅,情趣别致。
无论是英雄还是恶人,都能在影片中通过有烟火气的桥段刻画其“活人感”。
《英雄本色》中,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最初亮相便是在路边摊吃肠粉,步履匆匆间一派潇洒快意的高手风度。《无间道》中,曾志伟饰演的毒枭韩琛在警局内旁若无人地吃盒饭,跋扈狂妄地宣告自己的势力范围。
围绕着三餐一宿的情节,总是能拉近观众与人物的距离,产生代入感。
《捕风追影》中,故事线上几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情节点,都是发生在日常空间场景中,生活仪式即不动声色的交锋,对峙的张力中藏着人物的心灵密码。
“影子”在逛菜市时被警方锁定;大厦电梯里,正邪双方初次交锋,用家常话题举重若轻;黄德忠、何秋果和“影子”一同聚会,把酒言欢,虽然彼此心知肚明,杀机四伏,但也有戏假情真,算计所不能穷尽之处。
“影子”对待最看重的儿子熙旺(此沙饰),也不免要用煮一碗面的方式来示好和敲打;熙旺驯顺地帮“影子”剃须,锋刃在他最脆弱的咽喉处徘徊,随着剧情深入,复杂扭曲的父子关系令人倍加感慨。
真诚“看见”的正和博弈效应
《捕风追影》的主创们均认为,这是一个很“卷”的剧组。以表演为例,几位主要演员,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先前创作的突破。
成龙的文戏表演,能够看到他在《新宿事件》《功夫梦》《英伦对决》等严肃影片中,一直持续探索的深度模式。
黄德忠回溯何秋果父亲殉职的段落,成龙以一种不设防的状态,刻画出人物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式的生理反应,让观众迅速地感受到一位老者的悔恨和衰颓。采访中,梁家辉也评价成龙的文戏“摆脱了自己”“令人另眼相看”。
梁家辉塑造的“影子”,对角色心灵把握的大技巧超越表达的小技巧,让这一强大而危险的反派产生了浑然天成的震慑力。他在影片中还有多段打戏,成龙表示梁家辉动作学习得很快,将丰厚的创作经验运用在了肢体表达上。
张子枫除了实现武戏方面的突破外,文戏表演支点明晰,将人物的情感充分内化,使形象细致入微。
此沙在高强度的打戏和快节奏的叙事中,一步到位地分别实现双胞胎兄弟的人格化塑造,状态投入、控制得当。
这些各有千秋的创作部位,使影片具备了良好的“内循环系统”,实现了“老带新”“新衬老”的正和博弈效应。
在影片中,黄德忠鼓励何秋果说,“放手去做”;无独有偶,“影子”也曾让熙蒙“放手去做”。剧组在路演中提到了“薪火相传”的理念,渗透在了台前和幕后。
影片具有一种真诚的“看见”,看见父辈的才干和局限,也看见子辈的需求和迷惘。青年形象,无论正邪,其主体意志皆获了彰显。
揭示代际更替困境的同时,影片通过情节和人物启示观众,面临权力交接的年轻一代,既需要正确引导,也需要扎实历练。在这个过程中,老与新可以共存,老有老的价值,新有新的活法,二者也许存在时间上的先后,但应该互相承认,并行不悖。
毕竟,无论在哪个时代,成就都会属于自知、自洽且不断自我突破的人。
顺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